近年来,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挖掘红色资源、创新绿色产业,主动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吸纳了一大批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发展。为了解红绿资源吸引青年大学生入乡就创业现状,7月上旬,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红绿相映汇英才,青春赋能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黄山富溪开启调研之行。
品茗溯源,领略云上茶乡
7月3日,实践团前往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与老谢家茶黄山徽茶文化博物馆,全方位体验徽茶文化。成员们通过听取讲解员介绍、观察黄山地势面貌沙盘、观赏历史制茶器具以及观看影像视频,了解到富溪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历来是黄山毛峰的核心产区。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成员们学习了完整的泡茶工序,品鉴了不同类型的黄山毛峰,拥有了多重口感体验。品茶结束,团队来到茶博园,在绵延细雨中,穿梭于漫山茶树间,手指轻触茶叶,山野气韵沁人心脾。
当晚,实践团与“漕碣岭”茶园运营主体负责人徐诚进行了深入交流。他讲述了自己回乡发展茶园的经历,“目前,我们已经从富溪乡碣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出了50余亩的高山优质茶园。”为了确保茶叶品质,他谈到公司创新高山小火车茶叶运输机制、建设“双零”绿色生态茶园以及联合其他单位共同研发茶叶溯源系统。在与徐诚的对话中,成员们对富溪绿色生态茶产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徐诚对茶叶品质的把控也是富溪乡始终坚守产好茶、做好茶的缩影。
团队在富溪乡碣石村调研的过程中,富溪乡党委书记潘慧群为成员们叙述了富溪与黄山毛峰的渊源,“富溪正处于北纬30度,天然的气候与地理优势给予了毛峰适宜的土壤湿度与光照时长。”正基于此,富溪立足于茶产业特色,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创新“漕碣岭5+3”模式,借助毛峰文化节助力“云上茶乡”绿色发展,切实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增收。在潘书记对富溪绿色生态茶产业的介绍中,成员们进一步知悉富溪“云上茶乡”特色小镇的独特发展优势,也更加感受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深刻意蕴。
拭目倾耳,寻脉红色富溪
在碣石村红色旅游服务中心,团队偶遇徽州区关工委“五老”讲师团成员李主任。李主任亲切询问团队来访缘由,热情邀请成员们走进红色讲堂听取碣石红色历史。在聆听报告的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富溪是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此留下的光辉足迹,奠定了碣石村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随后,团队跟随90后红色展馆讲解员任美娟,沉浸式体验红军步道。青翠的茶园间,183节台阶随坡而上,每个台阶的竖面上都印有红底金字,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逐一展示在大家面前。步道尽头,团队参观了中共歙县县委和歙县民主政府筹备地旧址。一件件饱含岁月痕迹的革命文物,一张张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照片,一桩桩皖南游击队感人肺腑的战争故事,把大家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返途中,成员们驻足聆听谢富宝、王明庭与谢吉赓等富溪五烈士的革命事迹,这些体验让实践团成员深受震撼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感。
团队还在青年创业典型徐诚的带领下,走进富溪乡茶旅红色研学基地配套设施项目施工现场。结合“云上茶园”景观设计方案和实地考察,成员们了解到,富溪乡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亲清统一的政商关系,促进政企通力合作,聚力打造“茶旅”式新产品,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逐步铺就富溪红绿融合发展新图景。
上下求索,觅得振兴支点
在实践团成员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中,富溪乡振兴发展的密码逐渐显现。
党建引领工作、携手共促发展是当地发展模式的核心要点。在红色旅游服务中心,团队对任美娟进行了深度访谈,旅游专业出身的她目前是“碣石村村集体公司”的一员。成员们了解到,碣石村充分整合已有红色资源,专门运营红色旅游,这种组织领导、公司化经营、专业化运作、老百姓受惠的经营机制,不仅有效增加了
村集体收入,还带动了村内劳动力务工,为农土特产品销售搭建起新的平台。“你们刚刚看到这位奶奶,她每天都会把自己做好的玉米粿送到游客中心,我们会帮忙售卖,往往供不应求。”同时,团队采访了四位政府青年工作人员,他们为大家讲述了碣石村“生态美超市”这一整治环境的新模式。“生态美超市”实行“积分换物”,村民将烟头、塑料瓶等各种垃圾分类后送到积分兑换点,通过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这种模式既让村民得到了实惠,能够主动投入到垃圾分类工作中,也实现了从“外力牵引”到“内力驱动”工作机制的转换,有利于打开全民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局面。
因地制宜开发、打造特色品牌是当地产业振兴的另一亮点。红色碣石是富溪乡因村制宜的一个缩影。“富溪乡共有五个村,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我们因村制宜,组织各个村开展特色品牌建设,打造‘清凉光明’‘茶香富溪’‘红色碣石’‘品质新田’‘星空呈阳’五大特色乡村品牌。”富溪乡党委委员汪雪松介绍到。此外,富溪乡还通过建设茶旅红色文化研学基地配套设施项目等,实现乡村联动发展的新突破。
营造关怀氛围、涵养精神纽带是当地实干兴乡的文化引擎。团队在和村民的交流过程中,感受到村民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伴随着富溪红绿资源的逐步开发,一方面,他们可以摆摊售卖自家的农产品,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村子里有了红色的名片,在和亲戚朋友“炫耀”的同时也提振了精气神。“乡里领导经常说,我们青年人才培养的工作重心不再是留得住人,而是能培养出人。在富溪工作我感到非常充实,非常有成就感。”几位政府青年工作人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一点。在对潘书记的采访中,她谈到,“对于青年人才,我们始终坚持因材置岗,调配他们到能发挥个人所长的岗位;采取激励成长机制,给予空间让他们尽情施展才干。”此外,她还提到,为了丰富青年干部的业余生活,乡里不定时开展青年说、红歌赛、头脑风暴等团建活动,在浓厚的人文关怀中凝聚有情怀的青年,淬炼有干劲的队伍,打造有温度的富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为期三天的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通过深度访谈互动与沉浸式体验活动,深刻感受到富溪乡正在以绿色生态塑形产业发展、以红色阵地激活内生动力,绘就了乡村振兴新图景。下阶段,实践团将进一步跟踪调研富溪在挖掘红绿资源过程中吸引青年大学生入乡就创业情况,发挥专业优势、整合相关资源,为乡村振兴贡献点滴力量。
图 文:万爱雯、苗慧慧、赵香 审核:朱鹏
跟随90后讲解员任美娟沉浸式体验工作日常
实践团成员采访村民
实践团成员采访青年创业工作人员
实践团成员采访五老讲师团李主任
实践团成员参观茶文化博物馆
实践团成员茶山调研
实践团成员五烈士像前合影
实践团成员走进富溪乡茶旅红色验血基地配套设施项目施工现场